距離上次看畫展已經是3年前了呢,2011年的時候去看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和《畢卡索畫展》。對藝術沒有甚麼特別大的興趣,所以以平時不太會去留意這些展覽,這次的畫展事同事推薦的,原本三月的時候大家要一起去看,但後來去了陽明山,就一直拖到現在了,展期都要結束了。 特別選了周四的下午,因為聽說假日人爆多,雖然人潮似乎沒有假日那樣洶湧,不過今日台北"雨"很洶湧呀!
* 點擊作品名稱可連結至官網欣賞該幅作品
這次又忘記先登記定時導覽,直接租了語音導覽就進去了! 一開始覺得不是很有趣,就是一些平面幾何的圖形,運用一些結晶學的原理 (作品請點我) ,不過我不太知道重點到底是甚麼?後來看到從平面變立體再變回平面的《蜥蜴》這一系列的畫作後才漸漸開始覺得好玩了起來。
後來旁邊經過一群定時導覽的觀眾,我就默默地跟在他們後面啦!這位導覽志工本身應該是學藝術的,講解很生動,跟大家也有很多互動,也會補充很多資料和利用一些圖案做補充說明,讓大家更容易了解。 (之後我也去聽了其他導覽員的解說,發現還是她解說的最棒!可惜沒看到她的名字)
艾雪是位荷蘭的版畫藝術家(1898-1972),實際看到模板後,我覺得要用版畫來做出這麼立體的畫作真的好困難,艾雪真是非常的厲害! 他的畫作會融合數學的元素,像是結晶學(當時還沒這學門呢!)的對稱和規則排列。 (作品請點我)
《變形二》非常有趣,由左看到右,一開始是一串黑白英文字,漸漸變成黑白方格,方格讓人聯想到西洋棋盤,棋盤上有騎士、國王、皇后等棋子,由城堡的棋子衍伸出艾雪最愛的南歐風景畫,複雜再漸漸回歸簡單,變形成紅、黑、白立方格,又變回平面,接著是艾雪作品中常出現的飛鳥,天上飛的鳥再變形成水中游的魚,魚兒又變形成天上飛的蜜蜂,蜜蜂讓人聯想到的當然是六角形的蜂巢,蜂巢又變出艾雪作品中另一常出現的動物 - 蜥蜴,蜥蜴又漸漸變回黑白方格,最後又恢復成那串英文字。
《變形二》可到官網的連結裡 - 互動區欣賞唷! http://escher.osmuir.com/interact/#/logo
《白天與黑夜》我也非常喜歡,右邊是黑夜,左邊是白天,黑夜裡的白鳥,白天裡因背光而只能看出剪影的黑鳥,下方田園景緻有非常迷人,河流蜿蜒延伸,有無窮盡的感覺,而且是一幅完全是對稱的畫作呢!
《循環》也很有趣,小矮人從右上方樓梯口出現,逐漸往下走,走到下面變成地板的幾何圖形,再往上發展成方塊階梯,然後又變回地板方塊,再度由樓梯口出現。
另外由數學家潘洛斯的潘洛斯階梯為靈感的創作《上下階梯》 ,兩排士兵不斷地上階梯和下階梯,怎麼都走不完,怎麼這麼奇怪? 電影《全面啟動》中也用了這樣的手法唷。
展場入口的不可能三角~
《騎士》則是利用拓樸學上的"莫比烏斯環"的手法來作畫 (難得有一個我知道的數學理論)。 這幅《天鵝》更容易看出莫比烏斯環唷!(但此作品沒有不在此次展覽中)
另外一系列的視覺錯覺作品,真是讓我忍不住一直盯著看,找出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像這幅《瀑布》到底水為什麼會往上流呢?也是由數學家潘洛斯父子發表的不可能的三桿,發想而來,更厲害的是有人把這模型實際做了出來,錄製了影片,不過我還是看不出來到底是為什麼呀~~~~? 好像快看出來了,卻又看不出來,ㄚㄚㄚㄚ~~~
影片連結:http://ppt.cc/pSzu
還有《瞭望台》也是一樣的手法,為什麼梯子明明是架在陽台裡的,但是到了三樓之後就變成在陽台外面了呢?注意圖中下方有一個坐在階梯上的人,手裡拿著一個立方體,地上則是有該立方體的投影。
這是運用了瑞士結晶學家路易斯‧亞柏特‧內所提出的內克方塊,利用不同接點創造出的不可能的立方體,而發想出的作品。 不可能的立方體就是阿光之前買的"貴鬆鬆"的玩具有做過的,請看下圖。
另一系列顯示出艾雪精湛的版畫技法,像是《眼睛》和《手上的反射球體》,能利用複雜的版畫技巧"美柔汀",做出這麼具有立體感的畫作,功力真是深不可測呀。
導覽員特別介紹了本次展覽中唯一一幅使用"透視法"做的畫 - 聖經故事《巴別塔》,三點透視法可以營造出魔幻的感受,這幅作品的第三點是在圖畫的下方,讓人有種從高高的天空往下望的感覺,往下無止盡;導覽員說很多想要營造魔幻場景的電玩都是使用這種手法唷。
這一種感覺得我也很喜歡,上這幅《Sitll Life and Street》(突然忘記中文翻譯名),從二樓窗戶的桌子看下面的街景,桌子延伸出去變成街道,房屋連著書本,就像我們平常趴在窗邊向下望時的視野。
艾雪早期有很大一部分的作品是描繪南歐(義大利)的風景畫,艾雪非常喜愛義大利的風景,每年都會花2~3個月的時間來這邊寫生,也在此邂逅了他的妻子。大概是因為用版畫製作,所以有工整、乾淨的感覺。
艾雪的畫真的非常的有趣,不過我比較著迷的是後期的這些利用視覺錯覺的手法創作的畫作 (相關作品請點我),讓人忍不住盯著一直看不停,很想看出"破綻"到底在哪裡呢!
艾雪的作品可至國外官方網站欣賞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