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登入痞客邦了,因為我改用Notion了,所有的東西都紀錄在Notion上,Notion的非常好用,深得我心。加上現在開blog文章都會跳一堆廣告,實在是超級煩,所以就漸漸不用啦!
但最近讀了《午夜圖書館》,深有感觸,所以來分享一下。
不想被一堆廣告干擾的話,請直接點這個連結到 Notion觀看。 (點我點我)
閱讀契機
在一個 YouTube 頻道的年度書單中看到這本書,雖然 YouTuber 表示不太喜歡這本書的風格。不過因為書名有「圖書館」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查了一下發現當時上市時評價不錯,加上圖書館剛好有館藏,於是就借來看看!
有雷感想
好像許多事情冥冥之中都有一個連結,才向雅玲推薦日劇《重啟人生》,這本預約的《午夜圖書館》就來了。一樣都是描述人死了之後的遭遇,但是內容和核心非常不一樣。《重啟人生》就是一次一次從出生開始,重新活一次;有著每段人生的記憶,藉此重新修正自己的人生道路。
《午夜圖書館》則是找到想要改變的那個事件,如果當時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會有著什麼樣的人生呢?直接跳到那個新人生去生活,但是卻完全沒有那個人生中之前的記憶,需要自己去拼湊。也因此讓諾拉覺得,每一段都是在過著他人的人生,而且因為過這個人生,所以走到這裡之前的許許多多、大大小小選擇都與原來的人生是不同的,很多原本熟悉的人事物都不一樣了,在這個人生失去摯友、那個人生會失去哥哥、那個人生失去父親等等,諾拉發現沒有一個人生是完美的,即使自己看起來是個超級成功的人士(奧運游泳金牌、超紅搖滾樂手、研究冰河的學者等等)。也因有無限人生可以選擇,所以諾拉在新人生中感到任何的不舒適,馬上就會放棄那段人生而重回圖書館。隨著體驗過的人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迷失,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才是自己原本想要的完美人生? 最後諾拉終於明白,真正的問題不在後悔自己錯過的人生,而是在後悔本身。不需要為了追求一切,而去做每件事,因為我們早已充滿無限可能,我們活著的當下,未來便有無窮盡的可能性。 最後諾拉回到了她原本的人生,感受到周遭人的愛,她所關心的人都還好好的活著,這就夠了。 (因為主角諾拉大學事讀哲學系,所以書中引用很多哲學家的思想。)
《重啟人生》中也因為主角一次一次想要活出更好的人生(積更多陰德😆),而不得不放棄之前人生中珍貴的事物 - 友情。然後也遇到了其他也在"重啟人生"的人,與原本的好友,最後兩人一起努力改變了命運,讓四個人重新友好的活到最後,但最後他們卻同時放棄了再生為人的機會,投胎變成無憂無慮的鴿子。
這種處於死與生之間的時空,之前在《玉骨遙》裡面有提到一個詞 - 「中陰」。當時不知道「中陰」是什麼意思,所以去 Google 了一下,原來這是佛教的一個詞,指的就是死亡後到轉生前的這段時空。昨天翻了一下《榮格的30個夢》剛好翻到一篇是在講"清醒夢",也提到了佛教說的這個「中陰」的狀態,佛教說的「中陰」狀態其中有一個是「睡夢中陰」,從睡著到醒來的這段時間,我們睡眠的時刻,就是一個小死亡,誰也沒辦法確定,是否明天自己仍醒得過來。榮格說的”清醒夢”感覺跟「睡夢瑜珈」很像,意識到自己是在作夢,並試著改變夢境。榮格覺得夢以象徵性的形式出發,將潛意識內容,或你壓抑、害怕、焦慮、不願承認卻仍舊影響你生活的內容一一浮現。藉由分析夢境,可以了解、覺察更深層的自己。
最近也在讀村上春樹的《城與不確定的牆》,讀完了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開頭幾章。讀村上的作品總是有一種抓不住作者想要表達什麼的感覺,每次覺得好像抓到了什麼,但瞬間又流失了,像是手抓流水一樣,抓到了又無法握實。這本《城與不確定的牆》第一部中提到"影子",要進”城”需要與自己的影子剝離,感覺影子像是榮格說的"shadow (陰暗面)",那些被我們意識壓制住的負面的性格,可能存在於潛意識裡。也提到了**夢會告訴我們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重要的事情,會傳達出許多訊息。只要我們想,就可以記得夢的內容,並記錄下來。**第二部的開頭提到主角回到現實世界後,覺得自己與現實世界已格格不入,無法繼續工作,也不知道之後要做什麼。後來他做了一個在圖書館工作的夢,且夢中圖書館的樣子十分清晰、因此他覺得這可能就是他接下來要做的事,然後真的找到了這間圖書館,也順利接任成為館長。這段我覺得也跟榮格學說有關夢境的部份十分相關:**夢境來自無意識。他認為夢境傳達的獨特視角能推動我們前進,幫助我們擺脫困境,並幫助我們成長。夢境包含無意識的智慧,它們每晚都在催促我們成為最完整的自我。**不知道村上是不是由此發想而寫?
突然想到王一博的一個訪問,記著問他如果有多重宇宙的話,想要去過哪一種生活? 他說:這些不關他的事,別人愛怎麼活就怎麼活。 (類似這樣的意思,實際問題和回答有點記不清了) 一博真的是一個很通透、非常”實感”的人,只專心在當下,做好現在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很巧的是,肖戰最新的雜誌《人物》專訪上線了。肖戰在採訪中提到:他一直覺得命運是不可控的,但是可控的是自己。要自己決定自己前行的方向。 這不就《午夜圖書館》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嗎!
不時的會想,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來,我要重哪裡開始?之前我都是想直接重大學時代開始,跳過國中、尤其高中那段無止盡讀書卻又力不從心的階段,大學時期是我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但最近又想說,如果可以,希望從高中重來,更加努力一點,或許選擇第一類組,那我就會走上與現在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不同的產業工作、認識完全不同的人, 會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
佳句
梭羅《湖濱散記》「如果人自信朝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去度過自己想像中的生活,他會在最尋常的時光中意外感受到成功。」他也觀察到,這種成功多半來自獨處。「我與孤獨相伴,不曾找到更好的選擇。」
諾拉在午夜夢迴,渴望自殺的時刻,都以為孤獨是問題。但其實是因為那不是真正的孤獨。在忙碌的大城市中,人會渴望與人連結,因為寂寞的心會覺得人與人的連結是一切的重點。但在純粹的大自然之中(或如梭羅所說的「荒野的滋潤下」),孤獨有著全然不同的性質。孤獨本身就是一種連結,連結著她和世界,連結著她和自身。
當你待在同個地方太久,你會忘記世界多麼遼闊。世界無垠,你難以捕捉。諾拉心想,這就像人廣闊的可能性,你也無法丈量。但你一旦感受到那浩瀚的可能性,一旦開了竅,不論你願不願意,希望便會萌生,並像岩石上的地衣,緊緊附著在你身上。
卡謬- 「我也許不確定自己到底對什麼感興趣,但我非常確定自己對什麼不感興趣。」
謝哲青&肖戰分享 - 「人可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重要的不是你看到的事物,而是你怎麼去看。
當你困在人生中,很自然會去想,一定是因為自己這樣生活,才會面臨悲傷、慘劇、失敗和恐懼。你會誤以為不開心的事都只是活著的副產品,並非生活的一部分。但當我們明白,不論如何生活,我們都無法逃避悲傷,一切便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