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覺得故事設定還滿有趣的,一家在小小月台上的獨立書店-金曜堂,標榜在這裡一定可以找到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書。
主角跟這陣子一起看的《書房的鑰匙》一樣,也是一個不太看書、帶有一點自卑感的人。但因爲某些原因要找到小時候弄丟的爸爸的書-庄司薰的《聽不見天鵝唱歌》,而來到這間書店;來這裡之前其實已經買了許多不同版本,但爸爸都說,不是這一本。
金曜堂的店長-南槙乃,幫忙找到主角父親心中的那本,也讓主角發現,爸爸其實是想讓自己看書,雖然一開始還是不太情願,但後來隨著與書店裡的人談話、討論,和遇到來書店找書的各樣客人,也漸漸體會到了書的美妙,雖然閱讀速度還是不快,有時也無法理解書裡的人物,但已不再排斥閱讀。
一開始覺得蠻有趣,也想找書裡提到的書來看,因為沒看過書裡講到的那本書,而不太能共情書裡人物討論到的內容,加上作者選的書都有點久遠,有些台灣也沒有出版,所以可能日本讀者會比較有共鳴。
最後作者特別寫了自己與安排在每一個章節裡的書相遇的小故事,還列出書裡提到其他的書籍和其出版社,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去找來閱讀,但是對台灣讀者來說,實在是較為困難。
還有一個點是,我常常抓不到主角的心情變化,很多地方都覺得很突然;怎麼突然就心情低落?怎麼會突然連結到這個?讓我覺得很莫名跟出戲。不知道是不是沒看過書裡提到的書有關,因為他們常常會討論”書中書”的內容,書裡主角的性格和處事的方式。但我沒看過那個故事,所以無法很了解到底是怎麼樣,有種看不到精髓的感覺,還蠻可惜的。
不過因為想要找第二單元出現的書目- 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而意外的看了同名但是完全不相關的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中野量太導演,蒼井優、竹內結子主演;一部關於父親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電影,在Netflix 搜尋這部的電影時,出現的片段是女兒和年邁的父母在火車上的對話場景,我馬上被電影的節奏和窗外的景色吸引了,很快便點開來看,喜歡這種緩慢的敘事節奏,沒有太多高低起伏的劇情,就像簡單的紀錄片。成年的女兒有了各自的生活和人生難題,還要面對失智、逐漸老化的父親,與照顧父親的母親,描述四個人的情感連結,剛開始看的時候,以為這四個人關係沒有太好,感覺會因為父親的病發生衝突,畢竟要照顧失智症病人十分辛苦,大女兒遠在美國,小女兒常常要趕回家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沒想到是個感情很好的家庭,姐妹和母親、父親間充滿了愛,互相體諒、包容,故事從2007年秋天,爸爸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開始,一直到2013年秋天結束,真的是「漫長的告別」。
關於阿茲海默症,想要再推薦另一本小說(也有同名電影)-《我想念我自己》,當初就是看了這本小說,才對阿茲海默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不是只是漸漸忘記事情這麼簡單,是認知也會出現問題,印象深刻的是:某天主角要出門,但是她出不去,因為門口有一個超大黑色的洞,她跨不過去,但其實那只是一塊地毯。或是找不到家裡的廁所,知道這是個很熟悉的地方,但就是想不起來,那種驚慌失措!最後實在忍不住,又找不到廁所而失禁。故事超級感人,看得我淚眼婆娑。
讀書是最棒的個人體驗,每個人的感觸當然不同,讀者沒義務努力理解作者想傳達的主旨,只要讀得愉快就好,心得不需要和大家一樣。(店長南槙乃)
別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會失去自己的視野。每個人生來都與眾不同,不妨看開一點,告訴自己:人本來就很奇怪,不懂察言觀色才叫聰明。(左耳失聰的豬之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