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內最快看完的小說。
這一年看了很多不同日本作家的作品,中間穿插一些歐美作家作品,發現,現在好像對歐美作家的故事比較看不下去,看一半就棄的有《喜鵲謀殺案》、《緘默的病人》、《星期天被遺忘的人》 、《時時刻刻》等,一開始還會覺得都借來了應該要努力看完,漸漸就想說算了,待看書目還那麼多,努力讀了幾段還是無法吸引我的書就讓它去吧!
不知道是剛好挑到的書都剛好是這種類型,還是這種類型的故事比較吸引我?《正體》和葉真中顯的《絕叫》與《Blue》、東野圭吾的《天鵝與蝙蝠》和我非常喜歡的《空洞的十字架》一樣,都是藉由懸疑犯罪故事來引出各種社會問題的討論。
平成年最後一位的少年死刑犯越獄了!展開漫長的逃亡生活,無依無靠,沒有任何資源的人要靠什麼維持生活?
整本長篇小說由六段短篇串起而成,每篇獨立看也ok,主角逃獄後第一份工作是工地臨時工,再來是約聘雜誌寫手、民宿的打工換宿、食品廠的作業員、長照之家的約聘照服員。除了照服員這個工作應該是作者為了劇情而特別設定的,由這幾個工作中可以看出社會底層人的生活掙扎與各種無奈、單身大齡未婚女性職場生活與社會期待、需要負擔家計的已婚婦女、以及高齡化社會的長照問題。
當然故事是很流暢易讀的,每段故事的角色設計也很巧妙,前後也都是有弱關聯的,且最後因此而發揮了個別的力量,為同一件事努力。
所以小說內容並非很嚴肅的聚焦在這些問題上,而是帶入這些社會議題情境,讓讀者能有更多的思考。
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另一個點是,想要知道少年到底為何會變成震驚社會的殺人犯?在每個故事中,主角看起來是非常聰明,什麼都能很快上手的人,雖然因為身分不能被發現的關係與週遭人刻意保持冷漠畫出距離,但並非是那種陰森邊緣人,也會適時的對遇到困難的人伸出援手,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
到底為何犯下殺人案?越獄的目的是什麼?單純不想死嗎?還是有其他想要完成的事?
p.249
這世上有許許多多的人,一生中能遇見的人微乎其微。
p.432
如果有人是「可以消失」的話,那他是為了什麼誕生到這個世界上的呢?
p.517
舞哭不出來。明明想哭卻哭不出來。明明有很深沉的悲哀和失去感,卻不知道該怎麼流眼淚。
————————————— 防雷線 ---------------------------------------
結局好令人悲傷~~~
冤獄這件事本來就令人難以接受,之前也在臉書看到某幾個台灣的冤獄案件,看到這種我心裡會非常的難過,我對被冤枉這種事超級不能接受,會有一種非常非常不舒服的感覺,心臟像是被捏住一樣;敬佩為這些人奔走的律師,希望我和我的家人一輩子都不要遇到這種事件。
讓主角被誤認為殺人犯的井尾女士應該一輩子都會背負著愧疚,雖然一開始不是故意亂指認,受到巨大衝擊與驚嚇,對事發當時的記憶也缺損,後來又受到警察、檢察官有意的引導,但後來漸漸想起真相後也無法堅定的堅持自己的態度,當然這也牽扯到因為自己病情的關係(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內心不斷搖擺。 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很害怕,而不知到底如何是好吧!會不會因此而錯放殺人兇手造成更多悲劇或是毀了一位有為青年的一生?
這裡又牽扯出警察、司法體系的惡的一面,為了”破案”而破案。即使中途發現可能有哪裡弄錯,也因害怕輿論、官職而不敢承認,反而忽視關鍵證據。
留言列表